NEWS
新闻资讯
查看分类

滋补养生“团宠”--阿胶

2024-09-04

    阿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,以下是关于阿胶的历史文化以及相关人物诗词的介绍:
 
历史文化:
 
• 起源:阿胶的药用历史可追溯到先秦时期,最早记载于《神农本草经》,被列为上品,称其“久服轻身益气”。
 
• 产地:主产于山东东阿。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》记载东阿“大城北门内西侧皋上有大井,其巨若轮,深六七丈,岁常煮胶以贡天府,本草所谓阿胶也,故世俗有阿井之名”。
 
• 原料与制作:传统上用驴皮熬制,经多道工序制成。明代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载:“凡造诸胶,自十月至二三月间,用水牛、驴皮者为上,猪、马、骡、驼皮者次之,其旧皮、鞋、履等物者为下。俱取生皮,水浸四五日,洗刮极净。熬煮,时时搅之,恒添水。至烂,滤汁再熬成胶,倾盆内待凝,近盆底者名坌(ben)胶,煎胶水以咸苦者为妙”。
 
历史中相关人物:
 
• 曹植:曹操之子,曾为“东阿王”。初到东阿时骨瘦如柴,身体极度虚弱,后因常食阿胶身体状况有了很大改善,大受裨益,作《飞龙篇》:“晨游泰山,云雾窈窕。忽逢二童,颜色鲜好。乘彼白鹿,手翳芝草。我知真人,长跪问道。西登玉堂,金缕复道。授我仙药,神皇所造。教我服食,还精补脑。寿同金石,永世难老。”
 
• 肖行澡(唐代诗人):其在《全唐诗·宫词补遗》中有“铅华洗尽依丰盈,雨落荷叶珠难停。暗服阿胶不肯道,却说生来为君容”的诗句,描述了宫廷中服用阿胶的情景。
 
• 何良俊(明代):在《清森阁集·思生》中写道“万病皆由气血生,将相不和非敌攻。一盏阿胶常左右,对气血调养很有帮助,扶元固本享太平”,气为血之帅,血为气之母,强调了阿胶对气血的作用。
 
• 白朴(元代):在《秋叶梧桐雨·锦上花》中描述“阿胶一碗,芝麻一盏,白米红馅蜜饯。粉腮似羞,杏花春雨带笑看。对身体有滋养作用,保了天年,有了本钱”,体现了阿胶的益处。
 
• 王安石(北宋):在《我欲往沧海》中写到“我欲往沧海,客来自河源。手探囊中胶,救此千载浑。我语客徒尔,当还治昆仑”,他将阿胶比做救世之物,借此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,期待通过变法使国富民强、政清民和。
 
• 曾国藩:历史上更有曾国藩千里家书,阿胶尽孝的美谈。道光 24 年(1844 年)正月 25 日,曾国藩在家书中写道:“阿胶系寄云所赠,最为难得之物,家中须慎重用之”。曾国藩当时位高权重,他都认为阿胶是“最为难得之物”,阿胶在当时的珍贵可见一斑了。
 
    《本草纲目》载:“阿胶大要中是补血与液,故能清肺益阴而治诸症”“凡治咳嗽。无论肺虚肺实,可下、可温,须用阿胶以安肺润肺,其性和平,为肺经要药。”无论男女,如今的空气环境堪忧,导致许多肺部疾病发生,尤其许多男性长期受到烟酒戕害,在进补时更要注意对肺部的呵护,对于那些工作忙碌,饮食没有规律的男性在肠道疾病的预防与保健方面也很重要。对缓解疲劳、固本培元、补肾润肺、改善心烦不眠有积极意义。
 
    可见阿胶不光对女人好,对男人也同样好。现代化都市的进补佳品当选东盛阿胶。

  •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-889-9508
  • 公司地址

    东阿经济开发区香江路16号

公司公众号

版权所有 © 山东东阿东盛阿胶产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